《诗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乱弹中国诗歌史
《诗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乱弹中国诗歌史(2012.10.21修订)
文.赳赳老秦
【题记】这个文章已经写了挺久了,我之所以想修订一下,是因为现在有太多的大师,小师们在教我们什么是诗歌,什么是好的诗歌,我们应该怎么作诗?这些问题的讨论当然是有益的,但很多人把它搞成了歪理邪说,睁着眼睛说瞎话!所以,我就戏说一下,看看能不能正本清源,还大家一个清静!
【插播】博尔赫斯的妙论:“至于说到如何把一首诗分娩出来,我觉得它们是先于诗人而存在的。每次坐到书桌前,我只是如实地记录下它们,如此而已。”
诗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个问题相当纠结!几乎是哲学里面追问的“世界是什么?或者本体是什么?上帝是什么?佛是什么?”这样无法回答的问题。临济禅师问了三次:什么是祖师西来意?都被黄檗禅师劈头就打!
现代这些前卫的,后卫的诗人们就很聪明,他说,“如果你写的是诗,我的就不是!”多酷的口水行为艺术啊!那。到底诗歌是个什么玩意?还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就温故而知新,不妨回头看看!
既然是诗歌,最初就是要和乐曲的,也就是说,文本就是歌词!
《诗经》是这个民族诗歌的源头,是周的诗歌采集官专门往各国收集编撰,大部分为民间作者的作品,也有少量的属于贵族的迎送赠酬之作!比如像《硕鼠》(《国风.魏风》)这样激烈的诗句入选,说明了当时的文化环境还是相当的自由宽松,没有文字狱,也没有遍布四境的“文化暗探”。秦风中的《无衣》,是誓师的!《薕葭》是追女的爱情宣言!(后来被鲁迅恶搞了一把,幽了徐志摩一默)
后来,聚光灯打在了楚国,因为楚怀王把他的三闾大夫逼成了职业诗人,中华民族的的诗歌史从此有了作者的名字。离骚的牢骚有多大,后世的诗人被称为“骚客”就是明证!屈原哥哥开了很多事情的山:他的爱国篇章传颂了几千年,他把自己比作高洁的美玉和兰草,一个有洁癖的诗人,他也为祭祀的场合写了《国殇》这样的祭祀词!当然,他也开了诗人自杀的先河!
到了大汉朝,大家喜欢一种叫做赋的文章,其实就是从屈原那长长的牢骚中演化而来的,但社会安定,人民和谐,于是这些赋就成了达官文人聚会的通例,更多的是在送别的时候,喝个小酒,折几支柳树条,再来一段赋!“江郎才尽”就说的是小江同学后来就算喝了小酒,折了柳条,也哼哼不出以前哼过的小调了!当然,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赋出了一段传奇!严格地说,赋就类似于现在的散文诗,也算是诗吧!
东汉快结束了,乱世里杀出了曹孟德,建安风骨,悲沧愤慨,主要是四言诗,直接从《诗经》学起!孟德公出了一个“才高八斗”的儿子曹子建,让五言诗得了灵魂!而阮籍先生借势咏了一把怀,这是真正的高士,朦胧诗的高手!晋的江山稳固了,右军将军写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这一次,醉醺醺的王孙公子们玩了历史上最牛的一次诗歌接龙游戏。
我们就不说大小两个爱游山玩水的谢家公子了!大唐朝来了,那时候是群星璀璨的日子,李家公子写诗的规格再过几千年都是 ONLY ONE 的:皇帝老儿携自己最宠爱的贵妃,以及最有权势的总管,亲自备砚,磨墨,展纸。穷困潦倒的杜甫在独自吟唱“国破山河在”。山河当然是在的,国,已经是诗之国了!
到南唐的时候,已经是五代十国的末年,最后一个皇帝成了“词帝”。李后主的词,与八大山人的画,有着通神之妙,清,雅,骨子里有着血开花的美!大宋朝是词的王朝,柳永哥哥在烟花粉脂里“奉旨填词”,苏东坡一声吼,词原来也可以如此英雄。词,是用来唱的,是先有曲后填词的,后来没有曲也可以作词,词成了诗的一种变体,又叫做长短句!小资在吟唱,连皇帝也是他的粉丝!
元鞑子来了,汉人都不是人了,于是词走出红粉的园子,演化成曲!曲不再高而和寡,满是俚语俗语,又要用来唱!关汉卿一曲《窦娥冤》,京剧,豫剧,黄梅戏都跟在屁股后面了!元曲里有很多艳曲,比现在流行的下半身的段子精彩多了!而另一种叫做散曲的,还保持了词的某些特征,在小圈子里继续小资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不是曲,简直更是一幅画!元曲就是歌剧,而散曲就是现在的流行歌曲!
诗在大明朝可以忽略,甚至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也可以忽略。
到清鞑子来了以后,找不到工具的文人们又捡起词来,哭一遍亡国之痛!令人称奇的是,八旗中出了一个雅公子纳兰,把词写出了李后主的水准!
欧洲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也带来了他们的《神曲》《莎士比亚》,中国人用白话写的第一首诗叫《蝴蝶》,现在看起来就像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样。胡先生虽然领了那一个时代的风骚,但终究没有因此成了“大诗人”。但新诗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徐大公子在别了康桥之后,成了女人们的偶像!《沙扬娜拉》,甜得腻死人了!戴望舒哥哥的《雨巷》,有太多隐藏的暧昧,拾起了法国象征派的牙慧!那些所谓的大诗人们,我并不热爱!郭叔叔的《女神》,怎么看也像滥情主义的典范!老毛让唐诗宋词复活,有种的,你写一篇《沁园春》试试!
唱完语录歌,年轻的食指在手抄本中流行,北岛的一嗓子吼醒了一个时代,顾城在自己的园子里经营他的童话,一个车间女工舞起漆黑的铁剑!月亮照着谁家的家门,大家都学会了暗语说话,学会了朦胧,心知肚明的表达!哇,诗人,连招摇撞骗者都穿上诗人的外套!
当相声和小品的段子成为这个民族的文化主粮的时候,当裸露成为时尚,好色也被颂扬的时候,口水来了,下半身来了!丽华姐和伊沙哥以绝代双骄的姿态,借了芙蓉姐姐的法宝,登上宝座,戴上纸做的王冠和后冠!浩波哥哥津津乐道,自己的《一把好乳》,而于坚已远去,继续探寻他的神,传说中的精神家园!
没有王的日子,是江湖最好的日子!诗人们种地,种真实的土地,流汗,流咸涩的汗,书写自己的爱恨情仇,耕耘自己的家园!很多的山头,很多的湖,聚集一些臭味相投的人,一些忠于自己灵魂的人!各个年代的装逼者,前仆后继,我们就不做讨论了!云卷云舒,聚散任风!诗江湖的的日子已经远去,那个杀伐的年代!看看吧,看看这些泛滥而劣质的诗作,突然觉得,崔健和张楚的歌词才真正的直指人心,文采斐然,他们比大部分的诗更像诗!
虽然文人相轻,谁也瞧不起谁,总还有些,惺惺相惜的故事吧!在诗歌这种属于个人较量和灵魂自省的事情上,谁也灭不了谁!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诗歌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如果你遇到临济,注定被一棒子打得灵魂出窍!但大家心中还是知道谁是佛祖的,就像大家还是知道什么是诗歌的,只不过执着不得,说不得!就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只是像人罢了,这世界上很多诗歌也不过是像诗歌罢了!
诗,至少应该有几个特征吧:
1.精炼。就像居里夫人提炼镭,提炼是必需的,哪怕长诗。
2.节奏。国风时代的风是用来唱的,屈大夫做骚的时候,很多都是祭祀的时候用来唱的,比如《国殇》。到后来的宋词元曲最初都是唱的,所以叫诗歌嘛!至于现在的诗,不唱也行,但总得有内在的节奏,才是好诗嘛!比如你去读一下金斯堡的《嚎叫》看看!
3. 有深度!很多人,语言很美,很会用警句名言堆砌,就像70年代香港的歌词,又比如说汪国真,几十年了还断不了奶,算什么诗人!我们都从清浅开始,但不能总是清浅吧!
4. 要美!老杜当年“顶戴笠子日卓午”,“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总是要挑战这个的!当然,老杜的内功是超一流的!这里的美,当然是“审美”,丑的也算,比如伊沙的“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另一个极的典范!
5. 动人!一首诗诞生了,如果你感动不了自己,还是烧掉的好!如果能感动自己,总有一些人被感动!如果能让大家都“震撼”一把,那就是传世的作品了!
我不能赞美你,真的不能!我手中有鞭,有刀,有你恐惧的火把!你知道,我来者不善,我是来倒灶的! 我只期望你的利剑,见血封喉,我会在快意里为你欢呼! -- the end --
【附录】关于文章的妙语,首推苏东坡的“行云流水”说,再推李太白的“大块”说,还推博尔赫斯的“借体”说!(红色是我标出了,我最欣赏的观点和句子)。
苏东坡妙语:...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李太白妙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博尔赫斯妙语:(一段访谈)【博】:(打断笔者)我知道,中国只有一个,它的神奇超乎世界的想象,我对此充满真诚的好奇和向往。长达万里的长城,奇异的始皇帝,火光中的焚书坑儒……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一百多年以前,伟大的狄金森在诗中告诉我们:发表,并不是我的命运。(他开始一句接一句地背诵狄金森的诗行)
【博】:我只是你所说的“常人”中的一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把“伟大”之类的虚幻字眼套用在我身上,但那和我从未有过任何内在的关系。我只是一个迷恋着几行北欧古诗而且来日无多的年迈瞎子。(再次转头“凝视”着我,似乎是为了强调)你是知道的,诗人们在这颗星球上的全部荣誉,只是一个有关自我的幻觉,一种妖魔化的自我催眠。【博】:在最初的时刻,一首诗总是和写下它的诗人难解难分,爱恨纠缠。但到了最后,它还是会脱离它的作者,把自己伪装成一本书、一个梦或一种别样的情感形式,例如友爱。至于说到如何把一首诗分娩出来,我觉得它们是先于诗人而存在的。每次坐到书桌前,我只是如实地记录下它们,如此而已。这个答案,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鬼】:好吧,我相信您的这个推断。那诗歌的未来呢?
【博】:你真是一个执着的提问者,中国人是否都像你这样? (停顿了一下)诗歌的未来?噢,不不,你的问题是不存在的,——诗歌它就是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