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首先要弄清古代人物的自身特性
本帖最后由 袁伟 于 2018-8-28 23:21 编辑古为今用,首先要弄清古代人物的自身特性——试评诗歌《苏小小》
芦建伦/文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自从上了砸诗这条“贼船”以来,最难砸的一首诗了。但是,既然是砸诗,我就会站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前提下,听从群主的那句话“砸诗别砸美人”这句话,就诗砸诗吧!
众所周知,苏小小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能够传名至今的著名妓女之一,且不说苏小小当年有何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单凭一个“美”,就足够让后人引颈仰视了。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苏小小能够传下来的,只有芳名,只有文人墨客对其美丽的描述,那时没有摄影技术,不可能留下任何影像,这样一来,所有关于苏小小的美丽也就成了一种想象,至于苏小小是否美若天仙,是否拥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貌,又是一个永远找不到答案,永远没有答案的谜团。所以,无对照的美,一开始就是一团雾,作者以此作为切入点,一开始就陷入了花非花,雾非雾,较为混饨的创作临界状态,这首诗的问题由此而生发出来。我至少能捡到五块不同的石头,从不同的角度去砸这首诗:
第一块石头:我对苏小小的生平了解十分有限,但是,能够留下不坏名声的古代妓女极少,而且古人由于受儒家“礼,仪,廉,耻”学说思想影响较深,女人的社会地位也因男权的压制,数千年没有得以拨乱反正,一个妓女,要想留下好名声,绝非易事,要么就像潘金莲,要么就被歧视深埋在地底,见不得天日。由此,我又带着理性往下推理:苏小小之所以能够传名,美丽肯定不是唯一的资本,她必定还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侠义,比如才艺。再据此推理下去,当时的苏小小,虽为一介花柳街巷的风尘女,但其过人的气质,也不是一般男人能够接近的。正因为如此,我对作者仅以对苏小小谜团似的美丽,对照现代社会,硬生生将苏小小置于一个十分平庸低俗的场景,让一个不知是什么货色的男人拿着她的名号,四处去叫别的女人,就已是开端即败笔。开端已败,后面的构思更是漏洞百出了。
第二块石头:作为中国的女性,即便是到了现代,到了当下,到了似乎“笑贫不笑娼”的多少带点扭曲的价值观盛行的今时今日,她们再反叛,骨子里依旧认为干妓女这行当不光彩,给爹妈丢脸。如此说来,这首诗开始写到“80后的女孩/以她的样子长大/嫁人时,想要长回自已的原样/却忘记这个原样是谁的”,这样的诗句,已经从根源上颠覆了中国女性千百年来形成的荣辱观,这从女性心理上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她们可以梦想自己怅成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长成西施、长成杨贵妃,但绝没有一个女人想把自己长成一个妓女,无论这个妓女当时如何名噪一时,扬名立万。作者顺着这一有悖正常心理的思路继续往下走,写到女人人老珠黄还拼命想维护苏小小似的面容,写到以一代情色男的眼睛,回看自己,这些,一方面符合了女人拼命想留住美的心态,另一方面,却弄错了参照对像,让人读后哭笑不得。我似乎让作者引进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殿堂,随着高高在上的权杖指使,被迫说鹿为马,尽管心里否定了千百遍,仍言不由衰。
第三块石头:这首诗无论从技术层面,叙述层面,还是意像流转层面,除了感觉有点散而之,似乎挑不出更多的毛病,然而,只要仔细阅读分析,仍然找出其致命的软肋。这个软肋就是:作者以美为切入点,又不断颠覆这种美,甚至依靠语言营造的弹性空间,硬生生让苏小小出生在现代,从80后女孩,沿袭到90后女孩,这种时空的跨越与跳跃,硬将当下中国的美女都装进了一个模式,似乎长得不像苏小小的都算不得美女,可又没有多少80后,90后女孩真的就愿意长成苏小小的模样,因为,这个模样,再有多少传奇故事,其本身仍是一个妓女,就连作者自己都在诗中反复定性了这层不能更改的事实。这样一来,作者就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在不断的矛盾变换中,始终解决不了原始存在的矛盾,不停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写法,从一开始就很纠结,一方面,作者认定了苏小小的美,也认定苏小小的美是很多女人做梦都拥有的,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骨缝里塞满了对苏小小的不屑,这似乎与个人的观美观格格不入,还要硬撑着,我喜欢苏小小,虚伪的善,为构思而构思的逼仄由此可见一班。
第四块石头:作者把南齐赎身出来的女人与当下的女人生下的女儿相提并论,意即很多想长成苏小小模样的女子本身就不干净,这分明又对女权主义者,对心存纯净的女性一次极大的挑战,这样写,一是不符合事实,二是不符合当下中国提倡并且得到社会很大比例认可的“男女平等”观念,三是作者对当下社会的观察仍带着封建时代的遗光,与时代相距甚远。当然,作者还批判了当下的拜金主义,批判了拜金主义对人的价值观的扭曲,这种态度,似乎还是在肯定苏小小就是一个妓女,如今盼望自己长成苏小小的女子也想拥有苏小小名妓的身价,哪管他人如何在心里既羡慕又鄙视。我在充分认可这个社会如今变得金钱至上的同时,也想到了,苏小小这样的一介妓女,千金万金过眼,可能都不会眨一下眼睛,但她为什么能传名至今?她依靠的绝不只是美丽,而是当时无数凡夫俗子不能具备的绝世的才艺,才让其名气不衰,流传至今的。这与只长得漂亮,只要去拜金,只要能拥有财富,就不择手段的当下的一众庸脂俗粉,根本没有可比性,境界相去甚远,这样类比,损了苏小小的名,也贬低个人作为诗人的境界!
第五块石头:混乱的审美观,混乱了作者的思维。当下,虽然这个社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暗流,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甚至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百姓,其个人只要能够丰衣足食,自身还是在内心遵从几千年文化基因形成的道德观念的,作者以苏小小的身世作为参照体,把当今更多的女性一竹竿扫下船,只能说明其视野表面宽阔,其实只是擅长在事物类比中找到个例式的共性,而未把自己的文化基因与不可分割的传统结合起来,这种割裂,说明了作者貌似眼界极高,实则相对短视。
上述五块石头,可能以偏概全,不一定对,但是,我至少遵循了历史的客观和现实的客观,没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有不妥之处,还望作者见谅。
本帖最后由 袁伟 于 2018-8-28 23:20 编辑
配上作品。
编辑了一下题目,问好建伦! 拜读! 应该附上原诗,让读者看看砸中哪个部位。: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