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遗嘱之谜》(小小说)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9/9D/9DC2A5A27275062B3BDFE22A03AC1244.jpg左岸:《遗嘱之谜》(小小说)
遗嘱之谜(小小说)
左岸
八十八岁的文老悄然驾鹤西去,与天堂老伴儿见面去了,撇下一只纯种的博德牧羊犬,名叫“花豹”,还有他膝下的俩个孩子,由于成家晚,老大不过四十来岁,老二也就三十出头。
文老在世时盼能有个儿子继承他的衣钵,几代书香世家,怎么还不出个喝墨水的来续香火呢。可是哥俩个对吃文抓字压根儿不感兴趣,人道:好书底子不如好脑子,每每看老父在翻书都躲得老远。
至于文老推崇备至的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兄弟二人不屑一顾,当文老吟诵给他们听时,哥俩是这耳朵听那耳朵跑,不但一个字记不住,还冒出个“和尚买梳子——无用”的论调来。
为此文老常常有博颜大怒、捻断胡须之举。叹自己满腹经纶,桃李满天下,可教子乏术,羞愧祖宗啊。本想好好教训两个儿子,想到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没有娘,缺少母爱,心就软下来。一个人面壁书柜长吁短叹,唉,子不教父之过呀,罢了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由他们去吧。
要知道,这大千世界,敲开成功的大门毕竟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都是扮演一个庸庸碌碌的配角。文老的两个儿子就属于后者。文老早就预料到。毕竟是自己的骨血,生前他秘密作了一些安排。
儿子们将文老后事办理完毕,就商量余下的两件事:一是对“花豹”的处理,二是寻找老爷子留下的遗嘱。至于“花豹”的遗留问题,哥俩谁都不肯收留,结果被赶出家门。起初,“花豹”赖着不走,日夜在自家门口转悠,饿了去吃垃圾箱里的食物,渴了去饮附近工地的死水;邻居看不惯,纷纷拿出食物给“花豹”吃,你别说,递到嘴边的灌肠它硬是转过脸去;街坊们说这狗有骨气,像文老。
风言风语有一天传到老儿子的耳朵里,他索性牵起“花豹”乘上公交车把它扔到很远的郊外去了。一个人哼着小曲转悠回来。
其实解决“花豹”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寻找老爷子的遗嘱到底藏在哪儿是天大的事。哥俩已经翻箱倒柜一个星期还是没有头绪,急得一筹莫展。那天,老大不小心将写字台上的笔筒碰倒,掉到地上,随着哗啦一声,笔筒断成两截,原来是两层,底部那层露出一页折叠的白纸,打开一看,果不其然是老爷子留下的遗嘱,哥俩大喜过望。
遗嘱写的很简单,大意说他去世后,给俩个儿子每人留下三十万家产,前提是必须照顾好他的爱犬“花豹”——“在你们以忙做借口没有时间回家看看我的时候,是“花豹”陪伴我,解除我的寂寞,给我带来些许欢乐。并郑重地告诉你们,看在我们父子一场,你们一定要好好善待它。要不然你们什么也休想得到。老夫在世把留给你们的所有财产都埋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只有“花豹”知道。你们要对她好,它自然会领你们去找到那个地方”。
哥俩看罢,大呼小叫,粗口不断,说老爷子神经病啦,对亲生骨肉无情无义啦等,总之肠子都悔青了。发了半天牢骚,哥两冷静下来,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商议寻狗。
哥俩立即打的士,直奔扔狗的郊外,左打听右询问,走西家跑东家,一连几天毫无消息。哥俩并不灰心,找电视台、去报社发寻狗启事,同时在大街小巷、港口码头,还有什么农村的马车店、公共汽车上,凡是能想到的地方,都贴上重赏寻狗的广告。接着各自安排好家小,在单位请了假,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花豹”的征途。
一天碰到一位流浪汉,他说他知道狗在哪儿,哥俩一听喜出望外,跟着流浪汉趟河过山,走累了,那流浪汉就要喝酒,一天三顿,大鱼大肉伺候,说哥俩不心痛钱是假,无奈找狗心切。几天下来,看狗几十条,哪有“花豹”的影子,哥俩这才明白上了这个酒蒙子当了。
一路上,哥俩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人瘦了,脸黑了,眼神呆了,曾经激动的心现如今像一块石头死沉。现于今哥俩到哪里去,已经不重要,天天的寻觅对于他们无异于只是机械的惯性动作。期间老二发生了车祸,好在有老大及时输了血,总算起死回生。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老二和老大意识到,这都是命,是报应,再不能这样下去,打道回府,过一个安安稳稳的太平日子吧。待哥俩灰头土脸地回到老爷子的家门口,做梦也不会想到朝思暮想的“花豹”正趴卧在地上喘着粗气,用哀伤的眼神瞅着哥俩,已经奄奄一息。
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