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家 发表于 2020-4-15 22:34:09

彭林家:鉴赏名家郑愁予的《错误》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4-18 07:09 编辑


      台湾诗人:本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台湾著名诗人,代表作《错误》、《燕人行》、《小小的岛》、《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                                                 文/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答答的马蹄声是雒览龅拇砦?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选自:高中课本第一测的第三课)      【人物档案】:台湾中兴大学毕业,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 1967年成为中国台湾第一位受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计划”邀请的作家,并获得英文系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爱荷华大学任教,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辑。2002年,香港教育局将《雨说》一诗编入中学教科书,并将《水巷》一诗编入职校教材;同年,担任“香港双年文学”"评审,并参加科技大学现代文学座谈会。2003年接受美国加州注册世界文艺学院荣誉学位,2004年荣获美国耶鲁大学终生荣休教授、博岚佛学院终身院士并被聘为驻校诗人。      2019年5月8日,参加在湖南怀化举办的“以爱·乡愁”为主题,中国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6月23日至26日,受邀前来参加山大威海分校系列活动,24日下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6月24日晚,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报告厅内的场景,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80岁高龄的郑愁予极少停顿,亲自朗诵一首首诗,意在让现场听众感悟诗的音乐节奏感,而不是像以前在学校时单一的讲述理论。在当晚的演讲中,时间已过晚上9点,郑愁予每朗诵完自己的一首诗,回味中,那深情的经典《错误》诗作,为诗人佼佼者的奠定诗坛,承受的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期初,全场变得异常安静,静静地,等待这一刻,聆听谱写这首诗的诗人的原声朗诵,而郑愁予仿佛也沉浸在回忆的梦境中——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由于,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只能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慰藉心灵。   梦醒之后,寂静的台下立即变得沸腾,台下的听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的是,感同身受,上世纪80年代,郑愁予曾多次入选台湾各类“最受欢迎作家”榜单,在台湾《中国时报》票选时,发行200余版的《郑愁予诗集》,是唯一入选的诗集,被选为“三十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三十本书”之一。  

         错爱,对唱的情歌鉴赏名家郑愁予的《错误》与觉悟觉知的觉真                                                         彭林家
                     一、诗法觉悟       觉悟,是由迷惑而明白心的轴轮,渐渐领悟教义的真谛,还原成真实的道理或意义,开始明心见性。那么,由模糊而认清的醒悟,如觉悟社,是以革心、革新的精神,求自觉、自决为宗旨。在中国的版图背景上,台湾的日月潭,艳阳高照,明镜高悬;长春的净月潭,碧波荡漾,春之长久。两潭之水,一日一月,成为两岸遥对共明月的姊妹图画。画里画外,仿佛是七仙女的一缕白衣,将天使眼中飘下的两滴晶莹的泪水,将瓦罐里日月潭的潭水,注入净月潭水中;一滴滴在南方,一滴滴在北方,缓缓地,洒落在人间的大地上。   你读,郑愁予的《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首诗传唱五六十年还受欢迎,让80岁的老人笑容,一一洋溢着情的和蔼,诗的远方。诗意上,我从江南的诗韵里走过,灵魂为之冲刷,我的激情为之澎湃,水乡的烟雨、蓝布衣裙和头巾下,闪露着明澈的眼眸;那神情依稀有淡淡的清馨和着哀怨,交织成了江南独有的的风情意韵,随着水乡的流水,一淌再淌,长年累月好似莲花地盛开和谢落时的变换;这种变化跟随季节的转化让我无奈,没有丝毫的痕迹可寻。这里的春天毫无声息,没有风波云涌,只有轻轻的涟漪浮在水面之上。 三月应该是花的时节,水乡的你格外动人,犹如是初开的蓓蕾,带着粉色的轻梦,沉沉醉醉地飘进我的眼里。   主题《错误》的本意,是与实际不合的看法,表现为不正确的观点、行为等。如错卦,是将本卦的阴阳爻在位不变的情况下,阴阳体与用的转换而成。心为肝之体,魂也,三性也;肺为心之用,魄也,七情也。那么,三性与七情的转换,源自于禅心的静态下,魂魄互居,阴阳互根。你看,诗里的“我”是主角的本体,为魂;变体“打”“走”“等”的动词,为魄;由于语言运动的缘故,时间与空间的差距,造成了四时的变迁。艺术上,闭合想象的“容颜”脸相,比喻“莲花”的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莲花步步生,蕴涵着时空“开落”,一开一落,春秋之象。撕开的情感,“东风”为东方木的仁德之象,五行属肝,主疏泄;具有生发、怒气、怀春的功效。阳气不足,肝气不舒,抑郁情绪,如中风、脑溢血,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心理上,怒而不发视为中庸,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现了传统性的最根本的所在。农历“三月”的代称叫寎月。寎bìng者,古书上说的一种卧惊病,老想睡觉。“柳絮”即柳树的种子,是一种阴气;上面有白色绒毛,树冠开展疏散,随风飞散如飘絮。时间的飘飞,在4-5月的春末夏初。“莲花”是一种催发阳气的植物,如莲花七步动功,踮踮脚,生发阳气;莲花大王,靠吸童男阳气来恢复元神,心上莲花次第开云云。取象“开落”的正反词性,衬托的意境,在修辞方法上,一是比拟手法,明喻是一个变化着的意象,暗喻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长度。二是移觉移情上,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由于是变相,便是诗的婉约波浪曲线。文字描述鉴赏上,“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全句解读之,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   尔后,笔锋一转,从理说情:“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诗意上, 你把自己关在寂寞的墙内,你的内心有我始终无法窥视的神秘,就象傍晚里的那;洒满夕阳的青石板路,清晰而又悠远,润泽而又朦胧;我的到来是否能够搅乱你的心神;我要给你惊喜,如果没有惊喜,你会垂下你窗上的帘子,关紧你的心门,那样的美好,就象你那紧闭的小窗,吹不进一丝的风。比量借用的美学等量上,“心”是一个人的君火,“小小”是微型宇宙的中心,“寂寞”孤单冷清的清静。“城 ”者,围绕都市的高墙。如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duǒ墙或某些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有支撑或掩蔽作用)。比喻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恰若”是时空契合的等量词。那么,色是青色、质是岩石的“青石”,石灰岩的俗称,是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的一种沉积岩,遇冷稀盐酸能强烈起泡,意味着脾气的环境。“街道”是街巷居民的房屋旁边,有较宽阔的道路;比喻心的开阔性,宛如唐·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古典取象的“向晚”是天色将晚的傍晚。其心境如 唐 ·王昌龄《杂曲歌辞·变行路难》:“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跫qióng音”谓足音,脚步声也。如《庄子·徐无鬼》说:“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趁然而喜矣。”“帷wéi”是围在四周的帐幕:如帷幄(军用的帷幔,即帐幕)。显然,纹理的因果关联,主体的“春帷”是春天的帐幕氛围,客体的“不揭”,使隐瞒的事物不显露。全句解读之,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寥寥几行,不禁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此,可见出古典韵味:“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答答的马蹄声是雒览龅拇砦?/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意上, 你的心田紧紧藏起,我疲惫的马蹄声,扣响着你的心门,你是否听到江南你是我流浪的归宿,而我却不能成为,那个让你期盼等待的失望人。仿佛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只能在你我相遇的那个瞬间,匆匆地来,随后又缓缓地去;每每划过你心上的一丝涟漪般的水波不惊,没有狂风和勇气,掀动你的窗帘;让你看到满身尘土的我,从江南走过,我徘徊留恋的驿站,无悔地为它留下了眼泪和心跳。       文里,“窗扉”是心窗。扉fēi是门扇:柴扉,作用与门扇相似的,心扉(思考问题的门路)“掩yǎn”是遮蔽、遮盖。那么,紧紧关闭的心门,作者编纂的步步惊心:从她的身边路过,也许能隐约听到“答答的马蹄声”,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其象声词的妙用,让动人的语言之美,闪烁全诗激赏的字眼,如同在山寨里,观看黑马牙齿上摩擦的酒令声。“雒luò”,古书上指白鬣(鬣liè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的黑马。“龅bāo”突出唇外的牙齿。拇mǔ手、脚的大指,引申为划拳(酒令“猜拳”)。砦zhài同“寨”。潜意识里,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那种与她越来越近的美丽,但不能相见,我那达达的马蹄,欲罢不能,其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无疑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艺术上,诗人的妙笔,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生花着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境移就。不经意, 诗人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里是一个小倒装句,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让空间的悬殊,扩大意境的象外之象,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显得诗意盎然。 试想,由一个路过的旅人来设想思妇,误以为“归人”已归的希望,到失望的过程。由此,美丽的错误产生歉意,点明了“我”的试问,一隅何来,往行之将何至乎,漂浮在天空中的一朵云有多重?伊于胡底,形成一个美丽的童话。哲理上,对于生死,所有人都是过客,互为其用,相向而出。    全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被人称道,在口头上更让人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一是横线脉络(横向思维),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和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自大景到小景的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落墨在“独钓寒江雪”的小景上。渔翁独钓江心的空间处理,层次分明,将诗情层层推向巅峰,颇有相似之处。二是纵线脉络(纵向思维),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那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延伸一个春秋。 语言轻巧清隽,以婉约见长;诗意情趣缠绵,清新婉约,灵显一幕格调凄婉的“愁予风”。《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便是关联着这首诗的来龙去脉,含蓄蕴籍的韵味,意境优美深婉,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悠长在人们永久的记忆之中。
                                二、美学觉知   觉知,是五官觉察到外象,反射到六根法的知觉。郑愁予为世人熟知,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最能引起共鸣而打动人的心灵深处,莫过于美与情;正是源于这首篇幅短小而美丽动人的《错误》,而觉知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诗人说,“不管哪一次关于诗的交流对话,我总会被问到《错误》。”1954年,《错误》在台湾首次发表,一时间整个台湾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韶光划过半个多世纪,涌动的诗情,经不住嚼味的心灵,又一次触动了一位位读者的心弦。      是啊, 优质的诗歌,是一种内心原点与外接圆的美学方程式,中庸的半径是气感器官的情感,驱动语言的寓意,内性外灵也。遗传学上,血液复制父母优良的DNA记忆,为右脑形象(艺术)思维,乃是根本智(先天)的能量。心理学上,职业是一个运动健将,血液循环的活跃刚性,为左脑逻辑思维;毕业于法商学院的经历(主体),辗转南北(时空),形成后天的文学修养,乃是后得智(后天)的能量。心理原型的迁移,从后得智激发根本智,里外合一,就是刻骨铭心的爱国情怀。这种种植的发心,收敛的大能量,袅袅升起笔杆的视野;所以,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给人一种神秘的幽感。数学方程式上,已知先天(不易)、后天(变易)的能量,方法求证(简易)自成风格的缘由。                 一曰诗法流程,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一个游子的向心力,不断地克服自我的离心力,因此,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里的“答答的马蹄”取象,源自于童年躲避战火时的偶然经历,与情、景、万物的情缘;契合在性与灵的文眼上,一言一语的节奏感,透着对诗歌深邃的领悟。诗人不以为然的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浪子情怀也好,仁侠精神也罢,两者结合的当量,体现一种“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行其性,不争则吉,均是一种思维的融合、性灵的放大和情感的本真,撬动的性灵,磁化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二曰创作运气,以语言的沉淀沉入宁静,善于将平衡的小脑思维,左右联动,体现审美的刚柔并济,即为禅性了悟,也就是圆觉思维的四象之气,合一于丹田的仁德。由此,移觉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其人书生闪现其诗多情,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这,两种刚柔的阴阳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所以,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正是这种左右脑联动的修养,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传统的整体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局部逼真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实现着事物的对立统一。    三曰哲理意象,表现其笔下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比如《错误》这首有名的诗作,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书写了男女久别的愁绪,且有一种哀怨的情怀,借助莲花暗指的女子,把情人久别的愁苦,曲折的表现了出对心上人,不得相聚的惆怅;寥寥数语,就点出了问题的实质。《易》学上,错卦,又称正对卦,是指将一个卦的六个爻,全部变为相反的爻所形成的卦。如天地否卦(本卦)则得地天泰卦(错卦)。一正一反,即用对立的观点来认识,理解本卦卦性(诗性)是否存在“元、亨、利、贞”(诗情)的特性。如火水未济卦,虽为阴阳失调、上下不通之意,但合天道,故也“亨”,只是对事物本身有损罢了。相当于一个人的修行,在小我未修到罗汉的果位(渐悟、逻辑意识);若是有了大我的发心, 沟通天地,直接进入菩萨(顿悟、直觉意识)境界。但是,其中的过程,顿悟没有渐悟那样圆满。    四曰语言向度,用良好的心态,理喻中国文字写作,自觉地淘洗、剥离和熔铸,将古典诗美积淀中有生命力的部分,生成现代胚胎与古典清釉的“愁予风”。如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所咏的怨情,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致使中国化的东方意味,生化着文化放逐族群,嚼味着现代美感,那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日盼夜盼的心上人,终于“我”回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其语言艺术,在是与不是之前徘徊,成为现代诗歌,感应古典辉煌的代表形式。   五曰寓语维度,观物取象,文字纯净,形象用词准确,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等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运用,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声籁华美情歌华美;诗歌语言的大陆化,以绝对地现代审美显意识,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反噬着古文化的潜意识渊源,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真实真情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三、原型觉真          觉真,是外界的假大空,在反向思维上,反刍羊羔的心法,致使性理的内感器官信息,获得禅心的真性,道教曰丹道。儒教曰仁德。因此,佛教讲不要心外求法,修行的成就完全在于心的成就。比如,证阿罗汉,就是心中完全断除“贪嗔痴疑慢”。成佛,是转八识成四智,也就是八个心意识都转成圆满智慧;说到底,没有分别之心,进入混沌世界,一切众生与佛平等,也是心的成就,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一点,也是其他宗教没有的特征和根本区别。      创作的审美活动,是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如原形:事物的本身、本来的形状和原来的形态,物象也。原型:原始的模型,表现为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或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意象也。两者的区别:原形是客观的本体,表现为事物无所指。原型是主观的客体,表现为事物有所指。       一曰故事原形上,郑愁予出生在济南,不久随母亲离开。抗战全面爆发后,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毕业后到湖北抗战前线,于是,跟随母亲,从南京到山东再到河北,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躲避战火的逃难生活。诗人说,“有一天,母亲带我走过一个镇子,我清楚地听到背后传来‘达达’的马蹄声响,与我们同行的父亲的一名副官赶紧拉我躲开,紧接着,我看到几匹战马拉着炮车迅速跑过。”那马蹄声响的印象,一直潜存潜意识里,直到写《错误》这首诗时,仍然浮现在脑海中。 儿时的一阵马蹄声,从原形转接为原型,成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痕,直到现在,他闭上眼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那段经历,能听到存在于时空中,那种特别清晰的马蹄声。浸入诗人的眼中,是一种心缘的未了,而在一首诗的完成,也是诗人与情、景、人。诗,则是诗人构成一种万物的情缘。        二曰心理原型上,郑愁予喜爱屈原的作品,将原名郑文韬,换成“郑愁予”的笔名;最初的想法,正是源于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给予的‘愁’字,特别指时间过得快,与‘悲’、‘哀’的延长性不同;况且“济南二安”中的另一位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时间消逝飞快,随着年华老去,许多愿望不得实现,这是愁。”由此,触动的肋骨,又搭界着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末句,则是“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灵魂同源任性上,屈原与辛弃疾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同样是满怀报国之情,便将郁郁不得志而借诗词排遣,抵达生命最后一刻,依然不忘故国。       三曰原型比较上,众人的审美,屈原的形象是一个失魂落魄、瘦弱的老者;郑愁予认为,屈原是一个强者,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乐观的进取,“他作为楚国的外交使者,怎么会是弱者的形象?”由是的觉真,屈原的性灵诗作,也是他与万事万物的一种缘,与这种缘相遇后才能写出诗来。时空的语境(变易)不同,但诗人的遇见,心与气质均是相通的本性(不易)。所以,郑愁予用一个诗人的心(简易)感悟、解读屈原,希望用诗能唤起国人的爱国意识和大爱的情怀。有人或许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试想,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心态,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一种漂泊的等待,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期待着某一天定位,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愿望无法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女》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等等,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还有《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四曰性灵磁化上,“性”是人自然的性情、本真的天性,“灵”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交流的能量。比如,看到一个场景,或者听到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情绪突然集中,想写出来。那通过文字表达当时的情绪,就是外界的“灵”气,慢慢由情境进入诗境的内界“性”能,然后,准确的意象,找到音乐感的韵律艺术,掺入良知道德,可能就酝酿出一首美诗。换言之,一首好的诗,除了要有艺术性,还要对生灵有所关怀,让人从中感悟到真、善、美。        五曰音乐与文字上,诗,表现诗人的音乐感,音乐是先天的自然之炁,诗歌是后天的营造之气。在诗的韵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感:徐缓急促、变化多端、连续复沓。掌握好先天的节奏感,就可以不受后天太多的约束而变换意象,语言节奏均匀而不脱节,其连续性没有突如其来的凸凹状态,是谓明显的形象形式,形成暗线的逻辑内容。也就是什么样的内容创造什么样的形式。郑愁予说,当初创作的《错误》解读:诗中既有“江南”的场景,又有“我”与“你”人物的存在,再者有“三月”这一时间过程,还有一种“戏剧感”的存在,也有与西方诗歌类似的特点。这种“长句快速,短句舒缓”节奏感的形成,不一定是先天形成的原型;也许是后来读到印象深刻的作品,为儿童时期受音乐环境的影响。诗的潜意识的抒情,梦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连接,诗常常与梦境连在一起。那“归人”与“过客”不只是相对某个地方,上升到生死范畴,没有谁是归人,都是过客;而对大自然来说,没有过客,都是归人,互为其根也。《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倾述着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的情景,和谐一致着本性,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是谓诗道矣。                                             结束语       一首诗歌的成功,一种心法的超越,是物质灵动的显象,联袂着精神无止境的扩展灵象;在是非之间,完成一次次否定之否定规律。意境上,弦外之音,歧义之谓也。原理上,如《道德经》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捕捉)之不得,名曰微。《老子》曰:"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如此“希夷”的虚寂玄妙,所蕴涵的阴阳之理,辩证关系在螺旋式上升中,超越了五行之外;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也如北大教授钱志熙先生,2019年端午节,在《西北大学》大礼堂学术厅所说的:诗,是与不是之间的妙。“是”的逻辑推理的肯定,孕育着现实生活的折射,为阳性的显象,如江河无疆的行地,表现为坤德柔顺的龙马精神;“不是”的形象思维的留白,蕴藉着理想世界的扩展,为阴性的隐藏,如量子缠绕的能量,表现为万物无声的生长,构成日月运行的图画。      易学原理上,先天(不易)是人的本性,谓之经久不衰的三性,诗魂也。后天(变易)的人情,谓之变化无穷的七情,诗魄也。方法求证(简易)谓之三性七情,观物取象,借助移就的通感。魂魄呼唤,诗画交融,形成是与不是之间的连接;然后,画在诗里走,诗在画中游。齐白石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秦牧《艺海拾贝·酷肖》),画是诗的幻化,诗是画的留白;那《错误》的对影,便是红尘三维空间的你我他。   2020年4月16日吉林江城

作者简介:彭林家, 哲学家,著名评论家,聋龙天生,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联盟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在线吉林、国际频道诗评编审,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原创文学作品集锦》副主编,中国微型诗顾问,中国针刀医学副秘书长,全球汉诗总会联络主任,北京仓央嘉措国际诗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2017、2018年中国诗坛实力诗人。为全国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说家写序、写评论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开青云的红冰》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词刊》《散文》《散文诗》《人民日报》《印尼日报》《中华诗词》《寰球诗声》《诗词世界》《陕西诗词》《江西诗词》《江西诗歌年选》《中国诗词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等100多种国内外报刊,任多家媒体的顾问、主编和编委。曾获全国诗词、辞赋、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评论征文及其他文体一二三等奖。









JaStE 发表于 2020-4-15 22:34:10

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彭林家:鉴赏名家郑愁予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