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江苏省书画院院长(执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民进江苏省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海书画会副秘书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入选第三批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笔墨当随时代,也当随性情 几乎所有的人聊到艺术创作,都会提到“灵感”二字,但灵感到底是什么却谁也说不清,因为他本身就玄玄的,飘忽的,看不见摸不着。似乎不是理性思维的选择结果,而是心灵迸发的火花。但“灵感”的来源却又是比较清晰的:一是先天的潜质,再就是后天的学习、生活的阅历,是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和人的认识。 <span]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正是在这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于西方和其他绘画的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创作图式和审美取向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中国文化讲“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的发展,但却孕育了偏重精神性的文化模式,包括中国画。这种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绘画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内在的关联性。 <span] 传统绘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原始绘画到当代,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面貌,在这发展的长河中,形成并逐步明确了注重精神关照的写意精神,虽然没有那么激烈,但生生不息,文脉相承,显示了极大的丰富性和生命力。 说到传统中国画,离不开笔墨,争论也往往由此展开。中国画的笔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中国画的重要呈现形式,笔法墨法极其丰富,既有规律性的程式,又万千变化不可捉摸,关键是如何为我所用,法无定法,笔墨当随时代,也当随性情,不同的人不同的题材当用不同的笔墨,用心去感悟,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笔墨表达形式。坚持下去,总归会有所收获。 <span] 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画亦然。需要我们走出画室去看看,看看不同的景色,看看不同人的生活,去感受时代气息,去激发创作灵感,去开拓一片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高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