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文学社在八十年代里,东汽文坛显得十分活跃。表现之一是文友之间的交流特别频繁,无论在厂内或是厂外。当然,较多的关注投向了诗歌。这不仅与中国诗坛正处于阶段性的高潮期有关,更因为当时我厂拥有一批高水平的诗作者。有趣的是,这些诗作者绝大部分都不是读文科的。年稍长的有徐挺、秦明扬和我等,年青的如王英、邓双、李春、朱帆、郑国秀、刘岗、李加荣、蒋麟、李俊贤、靳方林、汪朝荣、温建萍、祁萍、尤红、马良华以及后来的刘蓉等,都纷纷以自己的激情,讴歌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有时候在街口的我厂老五楼,有的时候在我厂医院的门诊楼,自发办起了诗歌沙龙。还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厂的宣传部、工会和科协给予的大力支持,例如张家鎏、杨光、杜世华等领导,他们曾先后参与过诗歌朗诵会的具体组织工作。 记得八十年代初,在小学楼上举办的首届迎春诗会中,王英用川腔朗诵他的佳作《梦中的梅朵》,获得过满堂的赞誉。这届朗诵会上还记录了许多目前久违的名字,如一轻的王直良、铸造的袁乃忠、小学的李英和培训科的陆定一等。我的参赛作品是散文诗《种子的梦》。此后,1986年和1988年均举行了东汽诗歌比赛,我的参赛作品分别是《野牦牛》、《海恋》和《黄土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一次是1986年9月9日至11日举行的德阳市“东汽奖”诗歌朗诵比赛,该比赛由德阳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团委、市“五四三”办公室和我厂联合举办。这次比赛为德阳市工矿企业的业余诗歌创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颁奖会上,德阳市委宣传部部长何定楷和东汽厂党委书记宋文才在汉旺的东汽俱乐部里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题目各为《来自生活的心声》和《奏出时代的最强音》。这次比赛的作品一等奖3个,均被我厂囊括,分别为秦明扬的《高仓健》、李春的《南方五月五》和我的《野牦牛》。作品二等奖有李加荣的《转业兵的妻子》、秦明扬的《这里也是祖国的一角》、绵竹县罗天真的《煤之歌》、李俊贤的《海潮》、二重厂张士忠的《五十岁宣言》、什邡县周明广的《别》和四川树脂厂郑小玲的《我们是三班倒的女工》。同时还评出了朗诵奖,其中我厂仅郑国秀《南方,永生的和平鸽》获得了一等奖,其他三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均被市内其他单位获得。在1993年举行的记念5.23的诗歌朗诵表演赛上,还别出心裁地在朗诵中穿插了音乐和时装表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高阳朗诵的《沁园春﹒雪》、董新华和罗建峥合诵的《山镇,你早》,均发挥出很高的水平,他(她)们在这方面的造诣至今仍令人回味不已。那次朗诵会上,我把才完成不久的散文诗《分手》交给了叶片的孙巧玲,希望她来朗诵。而她也在朗诵前花了很多时间练习,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虽然作品本身只有短短的三百字,但已充分凝聚了我对人生的一种感觉和体验。最后的朗诵效果,我是很满意的,至今仍觉得这是演绎我作品最成功的一次。1997年6月由厂科协和曙光文学社联合举办的“迎香港回归”诗歌朗诵会,参赛作品共有23件。作者不仅仅有东汽诗坛的诸多宿将,更多的人是出于政治热情而前来赋诗的,如进出口处的王开明(已去世),当时的作品是《回归赋》。诗作者中还有任方敏、王成玉、李珍宝等。6月20日在厂文化宫四楼举行的诗歌朗诵会,由9位评委在现场评定作品奖和朗诵奖,并当场由厂领导颁奖。朗诵会的气氛非常热烈,饱含激情的诗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东汽人。此外,还在1989年举行了绵竹“中行杯”金秋诗赛,1995年举行了诗歌创作朗诵赛,2001年举行了迎“五四”诗歌朗诵赛等。我厂还多次为这些文学活动出版了专辑,例如1983年的《红五月诗歌笔会专辑》、1986年的《曙光》增刊和1997年《迎香港回归诗歌朗诵会诗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