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释圣静
发表于: 2019-12-12 07: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鸣呦呦,直抵本真
——郭淑萍诗歌的特质

◎连方



     不可思议的事情,是阅读一首诗就想认识一个人。10月下旬,当我在《齐鲁文学》冬之卷现代诗歌编审的所有稿件中,读到郭淑萍老师的诗歌《秋辞》时,就一直萦绕着这种念想。当然,“我想认识”并不是指要拜谒郭老师本人,而是想从其诗歌中了解其人。这是我读诗来,从没有遇到过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停止杀戮吧!停止沉溺

经书上说:在大雪封山之前

一只鹿,将又一次长眠



    究其缘由,最大可能是这14行诗《秋辞》最后一节(前面摘句)给我深深的吸引,未知营生探究的欲望。我没读过任何经书,无从正确查证“经书上说:在大雪封山之前/一只鹿,将又一次长眠”一句出自什么经书,有何深意?

    在收到郭老师惠赠的诗集《白狐》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她31首诗歌来读,并推测其笔名“丛林小鹿”之涵义。鹿,自然界这种温顺可爱的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美丽、爱情的象征,是德音的象征。《诗经》中与鹿相关的诗有多篇,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诗经·小雅·鹿鸣》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鹿在古代文化中的寓意不断丰富发展,从自然界的生灵到“信而应礼”、“恳诚发乎中”的“仁兽”,同时,由于远古时代就出现了鹿崇拜,许多民族都崇拜白鹿,以为鹿皮毛色白为瑞兽神畜。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崇拜神仙时,白鹿也一直是仙家的神畜。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的诗可以反映出唐代痴迷道教的士人对白鹿的喜爱。据《佛经文学故事选》中《鹿母》与《九色鹿》的故事,也可看出,鹿在佛教中也是以正义、善良、吉祥的化身出现。我深信, “丛林小鹿”除了上述寓意之外,应该还蕴有“敦煌壁画故事——鹿母夫人生莲花”壁画故事中的寓意,“德行纯仁,以德报怨”。收到诗集后,验证了我的假想,“丛林”喻指红尘,而郭老师是红尘中带有佛性的心怀悲悯的善良而温顺的小鹿。

    郭淑萍老师的诗歌(下文简称郭诗),我个人观感是,整体上,郭诗阅读起来都有一气呵成之感,情感真挚又澎湃激烈,狂野不失节制,感性不失理性,古典的朦胧与现代的简约融合,意象独特而不隐晦,禅宗思想的渗透开掘了诗歌宽广的向度,语言富有开拓创新意识,极具鲜明的个性特质。



一、佛性:荷塘里打坐的枯荷

    读完郭老师的诗集《白狐》,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佛性”。诗集共三辑,第二辑: “孤绝,禅是一枝花”,选入26首禅诗。而诗句“荷塘里打坐的枯荷”在诗集里共出现两次,恰恰又不是在第二辑的诗歌里面。是不是觉得怪异?答案是否定的,在整部诗集三辑里共选入148首诗歌,加上我读到的未选入的25首,共173首,大部份诗歌都沾有佛性。

    同著名的诗人废名(冯文炳)与禅宗结缘的因由不一样,郭老师是新婚不久爱人出差(是经常出差)形单影只而又不愿与红尘俗人混一起之际,最初由《仓央嘉措传》中汲取宗教信仰与诗歌修养,后来又在冷泉寺方丈之处习悟佛法,觉醒慧根而与佛结缘,从而建构了诗学结构中的禅宗思想。禅宗是一种具有人文气息的宗教,主张从具体市俗的日常生活(红尘)中参悟“佛性”,断除烦恼,要学佛菩萨的慈悲,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在任何时境中都保持宁静淡泊、不急不躁的达观的心态,合乎《漫述庄禅》中所言“破对待、空物我、泯主客、齐生死、反认知、重解悟、亲自然、寻超脱”。郭老师将悟得的禅理、佛趣,亲近万物持以慈悲之心,自然的融入诗中,开拓了诗歌的诗意本质与内涵。正如她本人言:“诗要有悲悯的情怀,要胸怀天下,心系苍生,要背负社会责任感”。

    荷尔德林在探讨特拉克尔诗歌时说,“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只出于一首独一之诗来作诗。衡量其伟大的标准乃在于:诗人在何种程度上被托付给这种独一性,从而能够把他的诗意道说纯粹地保持于其中”。如果说特拉克尔诗歌的这种独一性的道说之本真体现在“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的话,那么郭老师诗歌的独一性的道说之本真就体现在“荷塘里打坐的枯荷”。“莲”在佛教中是有特殊的含义,《妙法莲华经》中的“莲华”即指“莲花”,用“莲花”来譬喻妙法。“打坐”即静坐禅修,是佛宗悟禅证道的一种课业。“枯荷”静静立在荷塘里,形单影只,投射红尘中诗人孤独的自我,更像在打坐悟死生之道的佛家弟子,这是诗人在红尘中悟道的化身,“枯荷”的物象并未给人以消沉的感觉,向死而生,让人感到生机与希望。在郭诗中,也多处出现“莲花”、“荷”具有佛性的物象,诗意渗透着佛理、禅机,又使意境、情调都充满盎然禅趣,直抵内在精神的空灵与澄明,既贯穿诗歌内在结构的情思,又扩展了诗歌抒写的向度。

    笔者非禅修之人,按个人理解,佛道禅家修行的根本目的是认识自我、怀慈悲心、好好生活。“而这些妄念里最粗壮的/是红尘施舍给我的/一身好皮囊,和一个坏脾气//这让我成了众矢之的/在尘世里反复纠结/我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红尘乞讨的浪子》),“闭目,每一片经声/都敲打我的筋骨/来来去去的拷问/我是谁,谁又是我”(《撕扯是最无力的惩罚》),这是诗人认识自我、自我反醒或觉悟的呈现。只有真正认清自我,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达到“无我”而“度一切苦厄”,回归“本我”与“真我”。 “没有什么,比一片金色的芦苇/更像诸佛之手……他的脚步越轻,春天就来的越快/他的笑容越浅,桃花就开的越艳(《芦苇如诗》),在悟禅或人生感悟的禅修过程中,万物皆含佛性,万物皆为佛。只有通达了“无我”的“真经”才能消除一切苦厄,万物有情,心怀悲悯,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正确认识自己回归到生命的本真。禅宗的教义核心是以“自我解脱”为精神归宿的理想人格,让人树立一种任运随缘、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以及“有为”的“无心”“自然”精神。 “荷塘里打坐的枯荷,在等待/一尾摇醒它的鱼,赴约入场”(《趁秋风正好,送你一程》), “倘若这是永别,多年后/别忘了,在春天的沃土下/取回一块舍利。那是/你前世赠我的,一根肋骨”(《在春天,取回一块舍利》), “静观一只松鼠,如何/在大雪封山之前/攒够过冬的资粮,且绒毛丰满……我知道,雪就要落下来了/无论你轻如鸿毛,还是重如泰山/大地之上,总有行脚印/或深或浅,通往故乡”《雪就要落下来了》等诗歌,均暗含着郭老师的禅理、佛性,透过孤独寂寂的生活,描绘充满灵性的自然,营造亲自然、乐人生,淡生死的达观超脱境界。





二、鹿鸣呦呦,至情至性直抵本真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第一封信里说:“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因为那里聚有大量好的或是一部分精美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从中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笔者深以为然,自从读过舒婷的《致橡树》与《神女峰》之后,一般的爱情诗都很难在我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郭老师的诗,大多都是对夫君的思念与相思之情,出自内心深处本真的真情真义,犹如呦呦鹿鸣,至情至性,给人狂野而妩媚的真实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胸口,不止有云朵的流动/更有千里之外/浓得抹也抹不开的念想/大地处处蹿动着前世的音符/时光每喘一口气,浪花就排山倒海/我每写一首诗,黑夜就火光冲天”(《我,在八百里水路上奔跑》);“你走后,春天不再来过/我饮夏天的雪,趟冬天的河/唯独不敢提及,有关三月”(《你走后,春天不再来过》);“你走后,桃花不再开过/三月的春风,总是绕道而行”(《触手可得,遥不可及》)。新婚别离,孤独无依,似乎三月的春风总是绕道而行,也不敢提及。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家国天下的情怀相比,郭老师的诗歌着墨在小家或自己夫君的身上,她的诗歌更多的揭示和呈现的是自我的情感和心理特征,她不掩饰发自内心的强烈情感,热烈、缠绵、狂野,读着既让人荡气回肠具有强撼的冲击力又觉得真实饱满让人无限怜爱而引起共鸣,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与独特的风格。

    “爱情是个万年的蛊/解不了的咒/中蛊愈深愈卑微/相思是把千年的刀/愈久愈锈/动了会痛。不动更痛”(《谁欠相思一把刀》),这是多么痛彻心扉的体验!“在多情的人间/唯有两件事物,光芒四射/即爱与被爱”(《白色的火焰》),爱与被爱都是光芒四射的,爱着与被爱着让人间多情而温暖。“一个身影,窗前掠过/掌心的碗滑落,他回头的刹那/碎了我所有的期盼…… 心爱的人儿啊,我只是一片红叶/春天,在山那边”(《我只是一片红叶》),相思成疾,路人恍若恋人,回头即无情,粉碎一地情思,让人唏嘘不已,感动莫名。“我依然一贫如洗/除了你,空无一物/而尘世所有明码标价的昂贵/又何其狭隘,何其庸俗//当岁月翻动历史的经卷/那些我们共度的风雨和执手的天涯/折射出金子般的光芒/拥有你,我早已富可敌国”(《拥有你,我早已富可敌国》),爱是无价的,拥有爱就拥有整个世界,富可敌国。“那些泛黄的照片,你无邪的笑声/依然于我的血液里狂奔/随便一个细节,都会让我/在春天里,失忆”(《绝情谷》),“荡着白月光,回忆比月光更柔/我蜜在三月的春光里,烂醉不醒/那咯咯笑着的海棠,比十月的枫叶/更让人牵肠挂肚。《火,又一次点燃原野》看着旧照片,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动情处欲罢不能。戴望舒认为:“诗不是某一种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在郭诗中,多官感的感受形成的通感,极富感染力,让人产生共鸣。

    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傅庚生将文学四要素的作用地位表述为“感情为君、思想为臣、想象为佐、形式为使”,不可谓不精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与当下所谓的“宏大叙述”和胡乱滥情造情的诗歌相比,郭老师倾注的是对夫君的满腔相思思念之情,非常唯美与感人。当然,除了对夫君的相思思念和一些悟禅的诗作外,郭老师的乡愁诗歌也具有非常的感染力,例如《老宅的土墙》:“老旧斑驳的泥皮,刻满密密麻麻的唠叨/……被我千万次,爬矮了的缺口/在风里张大口,发出咯咯的笑声/讲述着多年前,我的种种行径/它是我骑过的第一匹马/最古老最听话的马”。这都是内心深切体验的结晶,开掘普通物象、语象,出现新意,以思想知觉化的方式进行抒情,从真实的体验直抵心灵的本真,又因想象与联想的介入,将真实与想象的融合,使得诗歌空灵而真实,至情至性,引起读者心理的呼应,充满魅力。





三、古典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古典的诗学经验,滋养了一代代人的民族气质和精神结构。就当下诗坛所谓 “热闹繁荣”的场面来讲,诸多现代诗的内容除了思想性不高外,还缺乏对我国优秀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甚至一部份人还扛着“反传统”的旗帜,不禁让人堪忧。

    郭老师的诗歌第三个特征是自觉继承传统诗学精髓和古典诗词,建立了传统与现代交错的表现方式。整体上承袭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内在一致的哀愁调子,充满着宋词特有的忧郁气息。追求心灵与感觉的微妙,开掘多层次的心理内涵,提高诗意的心理深度。



风穿过秋的骨头,在枝头打马而过

漫卷红叶,且歌且舞

明月心事拥挤

一半在天,一半在水



絮语满袖,烟雨葱茏

你拈香而来,溅起一池春秋

我于一片荷叶下,建一座城

小桥流水,月满楼



花事在季节里远行,背影孤独

中秋之夜,春天的雨水

在伊人的红唇里倒背如流

情切切,夜寂寂



离别,是仗剑的天涯

斩不断,缘如水

思念,是刻骨的离愁

数不清,花满径



    这首《思念,是刻骨的离愁》别具一格,极富宋词的气息与质地,简短的句式使节奏明快,适于朗诵。同时,诸如“小桥流水”、“月满西楼”、“花满径”等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与诗人现代语境建立新的联系,用来暗示当下微妙的心理感受与言说语境,迸发出新机,洋溢着宋词般哀怨而又忧郁气息。这种古典句式、意象与现代诗歌的融合,开掘出新的表现方式,不可谓不大胆,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也可以说是郭老师也是在探索过程中。例如在诗歌《三个字》中也赋予了这种技艺:“在枯藤与昏鸦的缠绵里/挥舞小桥流水的洒脱和西风瘦马的寒碜”。

    由于是探索的过程,或于是出于一气呵成而思维意识的无意识流动或抒写的惯性,有一些诗歌作品对经典诗句的引用就显得稍稍生硬。比如《遇见,是恰到好处的美丽》一诗:“向往蓝天,梦会飞出翅膀/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区域/爱如汪洋/游在你的池中央/如前世的一尾小鱼儿//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天际/谁的眸子将大山点亮/捧着星星,一路徜徉/烙在你的池中央/似前世的一弯红月亮”。“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区域”一句,可以理解成站在阔大的荷塘前因视觉的冲击而产生,而“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天际”一句,虽想表现唯美而营造意境,却有失真的表象。在当下多元化的个人化写作新时代,继承丰厚的诗学传统与融合古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诗学命题。

    古典诗词讲究“天人合一的意境”,意境是由意象呈现的。意境的优美,用词的凝练、语言的含蓄都是由意象来完成的,意象的具体、生动规避了词语的抽象干瘪,意象的高度形象化带来了诗歌的可感可触的朦胧美。成熟的诗人都有相对稳定的意象符号,如荒原之于艾略特,月亮之于李白,太阳之于艾青,麦子之于海子,而郭老师诗中频频出现的意象有“莲花”、“鱼儿”、“鹿”(其中多次出现的 “小兽”,笔者的理解也是“鹿”),这些主题物象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人生经验与情绪细节,在本质上界定着诗人的情思走向与风格质地,在曾加作品原创色彩的同时,又达到了化抽象意念为具体质感的效果,简洁、含蓄、生动、凝练。



四、创新意识,注重语言的创造性,开掘语言的诗性功能

    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诗歌这块田地被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细细深耕了无数遍,招数和方法琳琅满目,要独辟蹊径除了诗歌视野的扩展与丰盈的想象力外,还要有创新意识,注意语言的创造性,开掘语言的诗性功能。正如郭淑萍老师所言:“一首好的诗,作者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说穿了,就是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靓句,点睛之笔,不能用老掉牙的语言。”

    在郭诗中,随时都可以看见语言创造性运用的闪光点。比如:“秋风在枝头上打了一个响/便一路向北……思念不是个形容词/它比动词更纯粹,更澎湃/…….月色枕着月色/夜在夜里醒来”《因一首歌,念一座城》; “暮色,被月色打捞/月色,被记忆包抄”《趁秋风正好,送你一程》;“水鸟横空掠过,风撩起长发,轻吻芦苇的脖颈/一曲红尘,音域辽阔”《远行的人,被一根线收紧》;“没有什么比夜来香/更让月色膨胀”(《呦呦鹿鸣》);“十月,托起秋天华丽的燕尾服/剪下潮红,剪下金黄”《十月,请摘下一枚柿子》;“深秋的面孔,越来越瘦/叶子有的在观望,有的已回故乡/燕子重门深锁,留几片羽毛/在空巢的边沿,被风摇晃”《我披起轻纱,眺望远方》;“菊花追赶着雁鸣/流水微波/落叶将大地层层包裹/这巨大的袈裟,佛光闪烁”(《秋辞》);“东风在地上打了个滚/布谷便忍不住叫了”《红尘佛子》……

    总之,从郭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有着丰富的诗歌素养与技艺,在继承优秀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在诗歌语言、艺术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开拓,呈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风貌。可以看出,郭淑萍老师是一位在诗歌浪潮中不随波逐流又特立独行的人。

2019年12月10日初稿

             11日修正

选自《乡村的歌》微信公众号。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7 0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师父,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评

诗评

主题:750 | 回复:1339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一直在路上——记退役军人、山东广播电视台

一直在路上——记退役军人、山东广播电视台退休干部孙玉平 他登岱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084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